深圳寶安在全市率先推出“AI快遞車” 目前已有3500輛快遞電動車實現“升級”
- 來源:南方網
- 2021-08-04 14:35:33
-
收藏
7月26日下午2時30分,一輛快遞電動車在路過深業新岸線小區5號門時,車上搭載的AI智能系統敏銳地“捕捉”到垃圾隨意堆放的畫面。隨后,這名“AI移動網格員”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自動生成事件,實時上報至寶安區網格化智慧管理平臺,經由系統快速分撥至深業新岸線物業。收到整治通知的小區物業隨即安排人員清掃,并上傳整治后的照片,反饋給社區網格員進行核查。
“AI移動網格員”是寶安依托數字技術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創新舉措,通過為快遞電動車加裝AI攝像頭,讓城市精細化管理更具抓手、更加高效。連日來,寶安區已有3500輛快遞電動車實現設備“升級”,成為大街小巷最勤勞的“移動網格員”。
步入信息化時代,海量數據在云端加速碰撞,匯聚成包羅萬象的資源寶庫,如何在信息洪流中高效精準獲取數據、徹底釋放數據價值,真正發揮數據的治理效能,考驗著“城市大腦”解構大數據的深度和廣度。
近年來,寶安區積極探索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在城市治理場景中的應用和滲透,以先進科技為城市治理的數字化轉型賦能。“依托智慧城市推進成效,結合智慧社區建設成果,寶安創新方式方法,在全市率先推出‘AI快遞車’,促進快遞物流等新業態融入城市治理體系,著力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由傳統管治邁向智慧善治。”寶安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先進技術替代人海戰術
構建市域治理現代化的“數字底座”
穿梭在大街小巷的“AI快遞小車”,如同躍動的火苗照亮城市的每個角落,讓“暴露垃圾”“積存垃圾渣土”“沿街晾掛”“無照經營游商”“店外經營”“廢棄家居設備”“亂堆物料”等各類城市管理違法行為和治理隱患無處躲藏。
“每一輛AI快遞車就像一個移動的IP,運用AI圖像識別算法智能識別抓拍,不斷傳輸海量動態化信息。”寶安區信息中心副主任葉偉立介紹,“AI移動網格員”對事件場景的感知頻次遠遠高于人工發現頻次,預警準確率高達95%以上,且平均1小時內處置完畢。
“以往網格事件的發現主要依賴于人工巡查,傳統的事件采集往往需大量網格員參與,人力成本投入高,隊伍管理難度大。”寶安區相關負責人稱,立足人口大區、國土大區的實際情況,寶安依托網格化智慧管理平臺,研究制定智能發現處置事項清單,建立移動智能感知體系,形成立體智慧感知網絡,為基層治理提供全新、高效的監管手段,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投入,提高隊伍管理效能。
以智慧社區的應用為例,AI快遞車采集到的隱患信息將生成一宗宗事件,流轉上報到區網格化智慧管理平臺中,由平臺分撥給城管、社區整治中隊、物業等單位進行線下整治辦理,隱患消除后再由“AI移動網格員”到事件發生地進行核查結案,打通了事件從AI感知識別、上報、分撥、辦理、核查、結案的完整閉環流程。“基于對大數據的統計分析,還能夠得出事件發生的趨勢和規律,變被動處置為主動預防,為城市治理關口前移提供科學性決策依據。”
此外,寶安區全面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明確小區物業管理機構作為事項處置主體,積極探索人工巡查和自動感知相融合、日常管控和專項整治相結合的多元共治模式,構建政府、企業、物業“三位一體”大治理格局,保障智慧社區建設形成合力,高效推進。
建設區級塊數據中心
編織多網融合的網格化城市治理體系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智慧城市、公共事務管理等社會治理領域,社會治理的數字化轉型進程逐步加速,如何用好數字技術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成為重要的時代命題。
“今年,寶安從滿足普通政務需求出發,以政務數據共享為重點,提升政務數據共享統籌協調力度和服務管理水平,賦能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寶安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隨著數據治理工作的深入,寶安區在基礎數據工作、平臺建設工作和應用實踐工作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步。
在數據整合方面,寶安區建立了區級大數據資源平臺,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系統的數據匯聚,打破各部門信息孤島,匯聚省、市、區業務系統數據,納管了18個市級部門、50個區級部門共計103個系統。通過全區業務數據互相關聯、融合、清洗全流程貫通,構建“互聯互通”格局,進一步強化智慧寶安的“大腦”核心。同時,搭建新型地理信息平臺,構建面向政務需求的新型地理信息生態生產體系,以地理實體為基礎的新型地理信息平臺,將逐步成為驅動新型智慧城區建設的核心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兩個平臺的基礎上,寶安率先建成全市首個基層治理“一基五柱”的“區級塊數據中心”,全面匯聚各類社會治理基礎信息,進一步完善“人、法人、事件”信息的精準關聯和應用賦能。
云端數據最重要的是實現“落地”。面對豐富的數據資源,如何借助現代化治理手段和工具,讓城市變得更“聰明”?對于人口大區寶安而言,網格是承接數據的重要載體。
為此,寶安持續完善網格化智慧管理新模式,推進“塊數據+網格化”深度融合,拓展技術創新應用,基于全市統一地址庫,實現數據的源頭入塊,支撐社會治理業務高效精準化,實現全區“一張網”運行;通過科學設計、合理劃分,構建“1+10+124+4866”網格體系,編織“基礎網格+治安格+安格+消格+交格等”多網融合的網格化城市治理體系。
搭建社區基層治理數據庫
持續推進數據治理應用服務建設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萬相昱看來,“目前,我國社會治理還處在數字化轉型階段,而長期遺留的各種錯配問題并未消除,社會治理水平整體滯后,所以當前的任務主要是搭建基礎構建、打通信息孤島,實現高聯通和數字化。”
對于寶安而言,盡管已在新型基礎設施和數據歸集處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尚待補足的短板弱項,例如,數據資源采集的政策規范和數據全鏈條管理工作機制有待構建,平臺協同工作仍需補足,應用覆蓋人群還有待進一步擴大等。
長期來看,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仍是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支撐。在《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對完善社會治理格局提出新要求,其中之一便是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下移,深化“多網合一”網格化服務管理,完善以“塊數據”智能底板為基礎的市域社會治理平臺。完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作用。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做好基礎數據匯聚、日常平臺維護等工作,充實數據資源倉庫,保障數據資產持續增長,爭取多方位實現數據可視化。”據悉,為進一步提高數據采集和聯動的效率,寶安將進一步完善數據資源采集政策規范,利用首席數據官機制進一步加強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協同和數據聯動,持續加強打造數據治理全鏈條,統籌設計數據治理工作體系,整體把控數據協同治理實施路徑和成果。
此外,寶安區把智慧社區作為“智慧寶安”的智慧節點,將搭建社區基層治理數據庫,切實下沉數據開展社區管理和服務。“此前,電動車未戴頭盔檢測、AI移動網格員等試點工作已具雛形。”上述負責人稱,下半年,寶安將大力推進數據治理應用服務建設,根據社區實際完善智慧社區小程序有關功能,推進社區物聯子系統建設。
(南方日報記者 胡百卉)